關節脫臼的劇痛總讓人難以忍受,但一名1歲2個月大的李小妹,平常沒有關節疼痛的問題,能正常翻身爬行,直到學走路時出現明顯跛行和長短腳現象,就醫才發現是「新生兒髖關節脫臼」,卻因發現的晚,錯失黃金治療時間,無法進行物理性矯正,需接受復位手術的治療,且術後仍需籠罩在髖關節發育不良等後遺症陰影中。

新生兒髖關節脫臼把握6個月黃金矯正期

小兒骨科醫學會理事長暨大甲光田小兒骨科醫師鄭本岡表示,在台灣,大約每1萬名新生兒就有15名有髖關節脫臼的問題,胎兒因子宮內空間緊迫或羊水少,在子宮內受到壓迫,或是孕婦進行臀位產時,過程中拉扯到腿及髖部,都可能造成寶寶髖關節脫臼。而女嬰因女性荷爾蒙的關係,骨關節更柔軟,脫臼機率又比男嬰高。

大部分的新生兒髖關節脫臼,在出生2至3個月時就可經物理檢查和超音波診斷出來,若能在出生後6個月內發現,通常只要穿著背帶2至3個月矯正就可以痊癒。

翻身爬行不受限!難察幼兒髖關節脫臼

不過,因為患病的寶寶平常仍可正常翻身爬行、站立,不會感覺疼痛,較不易發現異常,延遲診斷的機率很高,通常是在1歲學走路時,因蹣跚跛行的步態和長短腳現象,才被家長帶著就醫而確診。

閱讀更多資訊

髖關節脫臼≠痛幼兒延遲診斷率高

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/台南報導

圖:衛福部新營醫院陳建閔中醫師

坐骨神經痛只是一種症狀的描述,不是病因,像是下背痛、臀部痛、大腿及下肢延伸疼痛,甚至痠麻痛,或像針刺到一樣延伸到腳底,常被叫做坐骨神經痛。衛福部新營醫院陳建閔醫師及張育誠中醫師表示,坐骨神經痛的成因非常多,要杜絕坐骨神經痛趁虛而入第一步就是要端正姿勢,少穿高跟鞋並且多練肌耐力,增加對脊椎的保護。

腰椎是由一塊塊的骨頭疊成,中間有強力纖維包圍著柔軟髓核的椎間盤當緩衝,椎骨的空隙中有脊神經穿出來,負責身體所有感覺訊號的傳遞。而坐骨神經是人體下肢最長的一條神經,從腰部經過臀部、大腿、膝蓋、小腿到腳底。任何壓到坐骨神經的因素都會引起神經痛。像是:椎間盤突出;椎體退化,壓迫到神經;跌倒,椎體滑脫,拉扯到神經;腰部或臀部肌肉緊繃,壓迫到神經,最著名的為「梨狀肌症候群」;或者脊椎如果有腫瘤,有可能壓迫到神經。

陳建閔醫師說,坐骨神經痛的好發因子,像是常需搬重物或久坐的工作、體重增加、過胖、年紀超過40歲脊柱就開始退化,有受傷過的話會退化更早,常引起神經壓迫、老人家摔倒,常引起脊椎滑脫或大腿的股骨頸骨折、糖尿病可能因神經病變而引起坐骨神經痛。中醫師表示坐骨神經痛的治療方式,西醫可以服藥或搭配復健。中醫透過針灸、脊椎調整可以減輕坐骨神經痛,減少止痛藥的服用。再搭配一些的下肢的伸展運動,可以減少坐骨神經痛發作。

張育誠醫師則提醒大家,平常生活中應注意避免久坐和久站,站立和坐著注意姿勢,不要彎腰駝背,高跟鞋少穿;不宜過度勞累,睡眠充足,疲倦時很容易肌肉扭傷;注意飲食,容易腹脹和高熱量的食物都會增加腰痛和脊柱負擔;找時間運動,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、脊柱的活動力、還能矯正姿勢;床鋪坐墊不要太軟,會讓腰部出更多的力。若患有腰椎間盤突出,應避免激烈運動且減少運動量,可以鍛鍊腹部和背部核心肌群運動。增加腰部及下肢肌肉的力量,可以減輕疼痛。

    鄭本岡
  • 肝癌破裂腹痛如絞 栓塞失效免疫療法助攻
  • 真實版空中救援 台醫機上施急救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林志劭 的頭像
    林志劭

    林志劭的生活好康介紹

    林志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